2021年11月19日上午,财经学院召开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类专业建设”主题研讨会,参会专家有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导王鹏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博导叶德珠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孙有发教授、国信证券东莞分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麦宇娴女士、广东云谷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开荣先生、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谢中秋先生,以及财经学院领导、经济类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等。
(财经学院副院长郝德鸿致欢迎辞)
(财经学院蒋院长颁发经济类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聘书)
(郝副院长颁发经济类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聘书)
(丁副院长颁发经济类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聘书)
(蒋红霞院长做学校以及财经学院简介)
(“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类专业建设”主题研讨)
王鹏教授:他指出财经学院经济类专业的发展一要认清当前国家发展导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复合型、学科交叉型的理论与实践相长的人才,二要要紧扣当前东莞经济发展。同时他也给出了两个建议:第一,财经学院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框架要保持高度一致,将思想品德、课程思政放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第一位;第二,公共选修课里面增加交叉学科课程,诸如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元素,不断拓展学生理工类知识,专业基础课建议与实务相结合,专业基础课可以一半由校内老师授课,一半由企业专家进行授课。
叶德珠教授:叶教授分享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发表外文期刊的两条经验:1、“走出去”战略,暨南大学每年派遣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访问;2、“请进来”战略,暨南大学每年都会将国外学者请到学校做兼职教授,青年教师跟着海外兼职教授一对一做学问,而关于申报高一级别课题,叶教授也分享了他的经验,就是将学术界有名的专家请到暨南大学进行课题申报指导。在谈到激励青年教师带大创项目,叶教授认为要给予青年教师适当的工作量,以使他们更加安心地带大创项目,必要的时候可以到暨南大学进行交流。
孙有发教授:孙教授指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广东科技学院一定要捉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强强势、优势专业元素分享,力争做出各个专业特色。他给出两个建议:第一,培养方向。他指出目前财经学院经济类专业定位比较模糊,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投资学专业以及经济与金融专业这三个专业定位差异不大,这几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修订,明确专业定位,分类教育,精英教育,他举了一个例子,经济与金融学院专业可以设立一个卓越人才班或者拔尖人才班,进行标杆教育;第二,课程建设。他建议提高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质量,尤其是数智时代的到来,课程设置可以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前沿元素融入到课程当中,让学生了解到以上前沿技术在本专业当中可以用到什么程度,不断开拓学生思维。他还建议在大学二年级每一个专业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一个综合性的课程。
麦宇娴女士:麦经理简单介绍了券商这几年的发展,她指出,虽然人工智能大量减少人力的使用,但是金融行业它始终离不开人的元素,而未来券商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性的,她也建议课程设置也融入交叉学科的课程,比如礼仪方面的课程。
于开荣先生:于董从他自身的创业经历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他也赞成学校实现学生高质量发展的宗旨,认为学生出去工作要有一个好的平台,同时他也赞同分类教育,因材施教。
谢中秋先生:谢经理提出了东莞证券人才需求:1、对金融行业、金融岗位有着热爱和兴趣的人才;2、复合型人才。当前券商投研岗位都是要求具有理工科背景的金融人才,他也是建议课程设置当中融入理工科尤其是数智化方向课程。
陈杰意女士:陈女士指出近年来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应聘券商的毕业生同时具有证券从业证、期货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以及投资分析证的少之又少,她建议学院在大一、大二就开设考证课程,同时在大一、大二也开设综合训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