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广东科技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和东莞城市学院三校联合召开题为“校际交流,协同推进国贸专业建设与课程教改创新”的线上交流会,共同推进和提升国贸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会人员有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郝德鸿院长,姚文戈、梁嘉慧、张亦文、刘琦、莫洁玲;广州新华学院经贸学院袁持平院长,吴喜龄、廖倩、冯椿;东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赖忠孝名誉院长,陈慧、张超等领导和同仁。会议由广州新华学院冯椿教授主持。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院长郝德鸿在致辞中首先预祝三校首次联合举办的线上交流会成功召开。他表示,广州新华学院和东莞城市学院一直是我校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我院副院长丁文晖于2021和2022年曾先后带队前往东莞城市学院和广州新华学院开展学习、分享和交流。我校财经学院目前在校生6500多人,国贸专业1000多人,师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为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带来较大压力,希望本次的学习交流能够为各校国贸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方向和新动力。
广州新华学院经贸学院院长袁持平表示,希望本次线上交流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三所院校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步和提升。一是共同探讨和寻找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和改革新方向;二是共同推进三校国贸专业资源共享,联合申请省部级、市政府课题;三是依托东莞双万建设,在产学研融合基础上推动三校国贸专业建设。
东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名誉院长赖忠孝教授就东莞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介绍。赖教授表示,数字经济学院在国贸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丰富教学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跟外贸发展形势的五条基本思路。同时指出国贸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促进各院校国贸专业的合作与交流。东莞城市学院陈慧副教授和张超老师分别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国际贸易学》的建设方面进行分享。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国贸教研室专业带头人姚文戈教授从国贸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学生获奖、就业方向和专业特色等方面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指出国贸专业在专业发展方向、高水平教科研成果、课程实践和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仍需进行改进和优化。财经学院国贸教研室主任梁嘉慧副教授表示,国贸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致力于打造高效能教科研团队,以组织领导团队运作,谋划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高质量人才,推进国贸专业内涵建设发展。张亦文副教授就“十四五”国贸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建设方向进行介绍,并指出,近年来国贸教研室在关键领域和教学模式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并已完成广东科技学院专业星级5-6星认证,为提高国贸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改革创造优势条件。刘琦副教授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分析了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大国担当”的新型贸易人才。莫洁玲老师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对课堂教学创新方法进行介绍和分享。
广州新华学院副院长吴喜龄副教授对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介绍。吴院长表示,为更好的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好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国贸专业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依托,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方式和“产学研融合一体”的教学特色。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国贸专业副主任廖倩副教授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核心课程建设情况、“沉浸式”课堂打造情况以及科研成果发表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国贸专业致力于打造以产教融合的强实训,校企合作促新贸的新局面。冯椿副教授对《国际贸易实务》省一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分享。
最后,三所院校的老师们进行经验交流和答疑解惑,各位老师表示收获良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开展教科研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和提升各院校国贸专业学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培养新时代外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