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管理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开设有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供应链管理7个本科专业和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3个专科专业。
管理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907人,教职工308人。其中专任教师269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31人,副高34人,博士81人,在读博士64人,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100%。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102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过硬。校内实验实训条件良好,有工商沙盘实验室、网络营销实验室、港口物流实景模拟实验室等31间校内实验实训室;另有与东莞市江南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的6间电子商务类校外专业实验室。根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学院分别与阿里巴巴、京东、顺丰速运、德邦物流、家乐福、沃尔玛、奇化网、广东省汽车电商促进会、东莞市电商联合会、东莞冷链协会等开展深度产学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教学保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将课堂延伸到企业,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学院与东莞冷链协会成立冷链产业学院,与阿里巴巴共建数字商学院,与京东筹建数字营销产业学院。
【教学特色】
管理学院积极贯彻学院办学理念,依托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及教学管理改革,通过构建服务、教育、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合理空间。涌现出一批创业精英,体现出了较强的综合素质。学生以“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
近年来,结合学院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定位,管理学院强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设课程,主动应对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对现有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及实施环节进行必要的修订,坚持“双证(毕业证专业技能证)融合、赛训结合”的创新模式。
依托产业学院,管理学院和全国冷链行业标杆企业顺丰冷链、京东物流等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为冷链协会企业提供师资培训,开展3个“人职匹配”产业班。产业班提供“2 1 1”学习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校学习理论基础课程,第3年加入冷链创新班,引进企业冷链课程,邀请冷链协会和企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与授课,第4年可前往冷链企业教学实践。
【教学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管理学院努力探索教育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深层次、全方位改革,以寻求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同时鼓励和引导师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自觉运用于项目开发和技能比赛中,师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专业技能大赛均取得良好成绩,赢得到了学生、家长、行业及社会的认同。
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商务专业为省特色专业。《网络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学》《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直播营销》6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表现突出,已认定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项“粤教阅心”课程思政大家谈典型案例。
近年来,管理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0项,省市级课题74项,校级教研科研课题195项,在省级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89篇,南方智库专报收录咨政报告1篇,出版专著、教材48部。其中202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项目7项,市社科项目立项8项;2024年获得省社科基金3项,粤莞联合基金1项,省软科学基金1项。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共有1526人次在262个项目中获奖,其中国家级86项、省级175项,市级65项。如:2021年获得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国家级铜奖;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特等奖和三等奖;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二等奖两项及三等奖一项、第四届全国供应链大赛-本科组一等奖两项;第二届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2023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精创教育杯”创业模拟大赛二等奖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