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学院2022年取得的工作成绩,改进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持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12月28日,管理学院组织召开院级层面2022年终总结反思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广东科技学院副校长赵惠华,管理学院院长谈萧,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副院长简添,教学副院长冷敏,科研与产教融合副院长王金良,学工助理吴文升、李晓玲,教学科研助理柳燕燕,综合办主任陈土丽,以及各专业建设负责人、教学行政秘书等,会议由冷敏副院长主持。
一、党建和学生工作总结及反思
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副院长简添,以及学工助理吴文升、李晓玲围绕党建和学生工作进行汇报交流。
过去一年,学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深化“1 5”工作模式,继续强化“党建”聚能,促进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广科特色育人模式扎实落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重质量、凝特色,做实中心工作。打造“党建宿舍”“党建就业”“党建奖勤助贷”等工作品牌,促进学院中心工作提质增效,学院党委连续两年荣获“优秀基层党组织”,学生第一党支部获学校党委推选申报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二是详规划、高站位,强化思政教育。以主题党团日等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学习,累计开展集中学习64场。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金句回响》《暑期理论大学习》《青年党课说》等专项理论学习50余期。推进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10余场次。
三是抓队伍、强管理,提升队伍建设。常态化推进辅导员培训共36次。强化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累计发表论文13篇、申报校级五育专项课题6项,全部立项,除此之外,成功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1项,申报广东省优秀学生工作案例7个,其中3个获评二等奖、2个获评三等奖、1个获评优秀奖。以赛促练,积极推动全体学工参加辅导员素质能力和职业能力大赛,收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成立“新曜成长营”,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四是重引领、拓思维,提升育人质量。强化党建带团建作用,依托“悦动”体育辅导员、学生党支部和团学组织,制定德育铸魂等五大计划,累计开展70余项活动,获学校第二届阳光体育运动大赛团体总分“季军”和第十四届校运会“亚军”;开展荧光夜跑活动20余次;推动2021级学生在宿舍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参与学生850余人。共7支队伍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数量排名全校第一,获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其中,3支队伍获得校级立项资助,2支队伍获评省级重点团队,在校级表彰中,我院2位辅导员获评优秀指导老师,13位学生获评优秀个人,优秀调研报告1篇。
最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简添也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工作实际以及科研能力,深刻剖析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比如性子有些急躁,工作推进较快,有时容易给学工团队带来压力等,他强调,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建机制、强考核、重培训、补短板、多关怀持续强化学工队伍建设,通过深调研、抓重点、强创新、建文化,深化育人工作内涵,凝练特色。
二、行政教辅工作总结及反思
综合办主任陈土丽结合学院的“行政事务工作”和“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下一年工作中,将凝聚团队力量,提升能力素质,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
三、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教学副院长冷敏结合年初制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科竞赛、审核评估和工作心得等方面进行交流。
专业建设方面,开展6个专业acbsp商科认证工作。遴选4个专业参加星级认证工作。计划成立2个专业集群,实际成立1个,即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专业集群。
课程建设方面,目标是完成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拟申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其中2门为社会实践类。开展校内课程评估,实际参评达标课程累计占比73.77%;优质课程累计占比58.20%;推荐参加高水平课程累计占比28.69%,超过目标要求。开展课程考核改革工作,学院20门课程95个教学班次进行考核方式改革,完成目标任务。
学科竞赛方面,组织了17个学科竞赛指导与培训团队,对学生参赛进行组织、培训和指导工作。在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a1类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
审核评估方面,梳理评估支撑材料,并完成自评报告撰写。同时,梳理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此外,在教师竞赛获奖和教研项目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成绩。
工作心得:首先是学院领导班子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其二是资源整合。在很多工作中,年轻老师可以不计个人得失,执行力非常强。高职称教师起着指导和把关作用。大家各自发挥所长,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其三是工作设计。到广科切实感受到“压任务”的重要性。只要我们做好工作设计,成果导向,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学院针对学科竞赛成立竞赛培训和指导团队,学科竞赛的优异成绩得益于这些团队的作用。
四、科研和产教融合工作总结及反思
科研副院长王金良对科研、产教融合、硕士点建设、师资队伍等工作进行盘点,总结取得的成绩。
科研方面,立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市级课题10项;校级科研51项;签约横向课题共40项,总金额335万。结项省厅课题3项,市社科课题4项,中国物流学会课题3项,并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各类项目4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篇,获得专利2项。
产教融合方面,走访京东、顺丰集团、tcl等30多家合作单位洽谈校企合作,完成实践育人产业班82人。组建2020级6个创新班,共235人,覆盖面达到37.66%。
硕士点建设方面,8项重点指标完成7项,组建30名mba师资,8位教师获聘硕导或博导资格。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44位教师前往澳门城市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学习交流。遴选38位教师为科研优长型教师,2位教师为国内访问学者。3名教师获聘东莞市社科院特约研究员。
接着,王金良副院长汇报了在工作中主要的不足之处。科研与硕士点建设目标有较大差距,产教融合需更一步深入,尤其是在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建课程与共建教材上发力。同时,王金良副院长对自己分管领域的工作开展方式与方法、工作质量等提出了不足之处与完善改进之策。
五、管理学院2022年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
谈萧院长从10个方面总结了2022年取得的成绩,并指出5方面的不足。一是师资队伍大而不强,教师队伍规模大,但教学科研能力偏弱,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2023要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40岁以下博士师资的引进力度,持续优化师资结构,打造数量足、力量强的师资队伍。其二教学团队少且作用有限。为更好发挥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学院将主要基于必修课程组建课程或课程群教学团队,各教学团队需对团队的课程建设及教研活动进行规划,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将纳入质量监控体系进行监控管理。其三科研成绩有明显进步,但离目标还有差距。明年要继续加大科研优长型教师、科研骨干教师等的管理,抓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过程管理,提供优质科研服务,在获批国家级课题和非学科共建省部级课题方面争取有较大突破。其四学生管理压力加大。今年9月,我院新增新生3131人,接下来将通过完善制度,抓实责任,创新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化解管理压力。其五学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要强化培训机制,创新培养方式,拓宽成长渠道,持续增强学工人员业务能力。
六、赵惠华副校长对此次会议给予指导与建议
赵惠华副校长表示参会人员总结反思很深刻,管理学院2022年工作成绩亮点突出,在各个方面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院领导班子配置齐全,年轻有为,经过一年的磨合后,团队协作能力强,这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管理学院下一阶段工作,赵惠华副校长提出三点建议。其一是硕士点建设,要有持续加强专业团队与科研成果建设。其二是师资队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提升教师素质和实力。其三是要充分挖掘集体力量,凝聚智慧建立长效机制,集中资源推进学院发展,在2023年取得更加优异成绩。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回眸凝望,初心不改;展望未来,信心满怀。希望在下一年的工作过程学院各个团队能够团结协作,紧盯任务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相信管理学院2023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好,一路星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