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早上,管理学院召开本学期首次青年博士座谈会,会议由学院科研副院长王金良主持,10位青年博士参加。会议邀请了国社科项目主持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嘉诚副教授和省社科项目主持人逯坤秀老师作项目申报经验分享,邀请了金南顺、于宝琴、谢永刚3位教授作指导交流。
首先,王金良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硕士点建设现状及主要困难点。学院目前师资力量雄厚,但在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离目标差距较大。学院组织本次青年博士座谈会,意在了解青年博士科研研究现状及课题申报疑惑,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信心,提高战斗力。
其次,会议进入嘉宾分享环节。刘嘉诚副院长从课题选题、课题论证和课题特色与创新点等方面分享了国家社科申报书撰写体会。他提到,国社科基金重在平时积累,提前谋划,注重申报细节。接着逯坤秀老师从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分享了省社科课题立项经验。逯老师谈到科研工作感悟:只有把个人兴趣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推动力支撑自己投入研究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同事交流,互相交换科研想法和内容,有助于思路的梳理和发散。
再次,博士们一一讲述了各自的科研现状及工作困惑。主要困惑表现在:一是博士求学期间的研究方向与纵向课题的选题方向不一致,更改方向存在惰性心理。二是对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申报要求不熟悉,对政府政策、市场情况掌握不够。三是科研场景的转换导致以往的国外研究成果不能为目前的项目申报作背书。
紧接着,三位指导教授分别为对青年博士们的疑惑和困难进行耐心地答疑与交流。谢永刚教授表示生活中处处存在科研活动,企业逐渐重视科研成果的呈现,如研究报告的撰写,青年博士应养成科研习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阅读研究领域的最新文献,积累个人研究成果并输出。在申请科研项目方面,需把纵向课题项目当做项目进行管理,提前打磨申报本子,未雨绸缪。金南顺教授主要从青年博士对政府宏观政策敏感度低方面进行答疑,她表示问题的根本在于研究人员容易把企业问题与国家问题相割裂,这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政府的报告,科研人员需要细读和精度。在日常生活中,青年博士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对社会的思考和个人学习能力。于宝琴教授则从申报书材料撰写的注意点来给青年博士们提供思路,她表示选题要结合社会形势的时效性,青年博士可积极申报青年项目。于宝琴教授主要从不同课题类别的申请选择方面给予青年博士们建议。
最后,王金良副院长对座谈会进行总结。他肯定了本次青年博士座谈会的意义,明确青年博士是我院硕士点推进的中坚力量,并对青年博士提出三点要求和两个关键任务。三点要求,一是要思考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二是要组建有战斗力的科研团队,三是要养成每天2小时科研的工作习惯。两个关键任务,一是不打折扣引领完成科研优长型教师任务;二是紧盯瞄准目标,围绕硕士点建设要求,在2-3年时间内,务必要拿到省部级课题立项,为升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