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数学建模工作已圆满结束,可以说收获颇丰,认真总结一下,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1、培训模式的改变。以往的培训是分班进行的,每个老师带一个班,培训内容在每个班都要重复讲一遍,时间花费了效率却不高,很多内容根本没讲到。2016年的培训我们不再分班,而是合班上,由每个老师讲一个模块的内容,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也轻松了许多,学生所学到的东西比往届多了很多,这一点得到了今年所有数模指导老师的认可。
2、比赛指导模式的改变。以往都是指定几个学生队伍由某一位老师指导。由于事先不知道选题情况,这样就难免在比赛中造成一些老师指导a、b两题,这样不仅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和指导难度,同时造成指导质量不佳。2016年我们改变了这种模式,等赛题公布,学生队伍选好题后,指导老师再根据自己所擅长的确定选题,最后重新调整分配指导队伍,每位教师只指导一题,指导同一赛题的老师在一起讨论交流。这样不仅减少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大大地提高了指导质量。
当然,成绩的取得不完全是这两个方面,还离不开学院的大力支持、培训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学生的刻苦努力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在2017年里,关于数学建模工作,除了继续保持2016年的正确做法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1、成立数学建模工作领导组。学院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已有4年了,不论是规模,受益面,还是影响力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相关的事项也越来越多,需要一个核心团队来共同商量和决策。初步设想,成立一个由历年全程参与、负责数模工作的教师组成的团队,人数大概在4-5人。
2、扩大指导教师团队。本部门今年新入职不少年轻教师,其中有个别已经参与到2016年的比赛指导中,我们要将更多的教师吸收进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设想从其他系部引进一些教师,优化指导老师结构,丰富指导老师知识面,根据数模比赛赛题的特点,我们着重想加入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的教师。
二、学生方面
1、成立学生数学建模协会。一方面设想通过数模协会举办一些相关活动,进一步扩大数模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可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另外设想让学生协助教师完成一些数学建模工作,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2、完善培训和参赛学生的选拔制度。以往的选拔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新的一年里,极需改善,具体做法需等教师数模领导组成立后讨论确定。
三、培训方面
1、增加培训时间。16年的培训模式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培训的时间远远不够,每周一个晚上2节课的培训时间,一个学期下来大概只有13-14次课左右。有很多内容都只是略讲,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讲到。通过和其他本科院校的交流,发现许多学校都是利用暑假进行长时间全天候的培训,形成了很好的培训体系。我们学院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暑假培训可能无法做到,我们初步设想在周末增加一个半天的时间。但有两个问题需解决,请院领导审示:(1)学生培训学时和补贴的问题。(2)教师培训的补贴问题。因为是周末放假时间,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设想就很难实现。
2、完善培训内容和体系。数学建模,总的来说,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方法很多,要求也很高。如果能够通过培训让学生尽量多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半自主的完成建模比赛,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中获益最多,也是这个比赛举办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培训的内容和体系至关重要,具体的内容得和相关教师讨论后确定。
3、组建一个“高等数学精英班”。我院学生的整体数学基础和素质较弱,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佼佼者,尤其是在我院生源质量逐年提升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越来越多,正常的高等数学课堂已无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这为我们组建这个精英班创造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具体做法:每一届新生到校后,经过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学习,由任课教师挑选出班上数学思维良好且具备较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征得学生自愿后,最终确定一个人数在60人左右的“班级”(先试点,效果好可逐年增加人数),定期额外给他们上课,增上正常高等数学课堂以外的内容和课程。这样做的出发点有以下几个:
(1)可为数学建模比赛提供优秀选手。
(2)考研必将成为我院毕业学生的一个重要选择和发展。据了解,考研数学是我院目前考研学生一个难以逾越的拦路虎,这个精英班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满足相当部分学生的考研需求。
(3)我们部门在实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已把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提上日程,那么这个精英班也将为该比赛提供优质学生。
公共基础部
2017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