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组织生活方式决定着组织生活的质量。基础部党支部努力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方式,建立“四种模式”,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突出“强党性葆先进”为重点,推行基本组织生活模式。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一看”制度,组织党员学党章学党史强党性,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采取召开会议、组织讨论等形式,定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会议精神,深入了解各个时期党的要求和中心工作,确保党组织和党员思想不落伍、信仰不动摇、创争有目标、永葆先进性。
二、建立动态教育型组织生活模式。
党的组织生活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基本形式。基础部党支部将静态的传统教育逐渐向动态的现代教育转变,体现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一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传统学习教育模式与现代学习教育模式相结合。基础部党支部鼓励各位党员同志多多从报纸和网站浏览国内外新闻,学习新的政策法规。二是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将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在确保活动时间、场所和内容前提下,运用观看电教片、影视片、文艺演出、公益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和“双向交流”,使党的组织生活内容由虚变实,提高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起到组织生活应有的积极作用。三是组织党员外出交流参观学习。鼓励各位党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党日活动、义务劳动等形式,突出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立服务社会型组织生活模式。
基础部党支部结合本社区实际,建立一支参与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使党员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党性锻炼,展示党员风采,提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进校园建设。
四、建立共建共享型组织生活模式。
基础部党支部以推进学校整体建设为需要,打破党组织界限,改变以往党组织活动单纯向本支部党员开放的模式,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构建共建共享型组织生活模式。一是深入开展主题组织活动。支部提前公布活动主题,以此吸引支部以外的党员学生有选择地自愿参与,如党课教育、主题报告、知识讲座等,充分体现党员主体意识,吸引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