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岭南)文化研究院人员调整后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于6月25日在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行政楼512会议室举行。研究院院长李才副校长、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剑伟教授,以及来自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东莞市展览馆的研究院专兼职人员齐聚一堂,就研究院的研究定位、发展规划、近期目标以及“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由李才副校长主持,他首先介绍了莞邑(岭南)文化研究院的发展历程,进而对人员调整后的研究院的研究定位进行了说明,并对研究院近期(2024年年底之前)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李才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研究院的研究定位将由初期的“古籍整理为主”调整为以下三个方向:1.以古籍整理为基础,把莞邑文化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框架中加以观照,重在揭示莞邑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框架中的独特地位;2.以历史人物、历史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为基础,把莞邑文化放在岭南文化的系统中加以研究,在揭示二者关系中,重点凸显莞邑文化的独特内涵;3.加强对莞邑文化的新形态及传播新路径的研究,尤其在于阐释东莞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实业报国精神、红色文化、智能制造、篮球符号以及数字化背景下的莞邑文化新样态、新形式、新路径等。
李才副校长在谈到研究院预期成果时指出,研究院正常运转后,计划到2024年底,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不少于2项,市级立项课题不少于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不少于3篇(包括新华文摘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复印等),1项应用对策研究报告被省级以上部门采纳,出版专著2本以上,同时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和研究精神的中青年骨干,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顺利实现争硕目标贡献力量。
莞邑(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剑伟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研究院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存在报酬问题),着力把研究院打造成一个培养学术兴趣、学术情怀、学术能力的舞台,力争成为诞生学术新人、学术新锐、学术精英的摇篮。研究院力争为每一位成员的学术成长提供条件和帮助,在论文发表、著作出版、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创造更多的机遇。张剑伟教授还从科研与教学、科研与职称、成果与项目等方面,深度论证了“学术是高校教师之所以为高校教师的内在规定性”的道理,旨在唤醒研究院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热情。张剑伟教授强调,研究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经历和学术兴趣,聚焦于文化研究尤其是我们浸淫其中的莞邑文化研究,更容易形成学术研究中的“错位竞争”优势,依据得天独厚的“资源”(包括第一手的典籍、史料等)更容易形成研究的突破,利于多出成果和快出成果。
最后,来自校内外的研究院与会人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了自己在莞邑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心得,对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望和建议。与会成员的发言,内容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莞邑文化以及莞邑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当代、内容和形式等多个方面,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