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团学组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校团委决定于2021年暑期继续开展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我校“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我校“五育并举”大思政育人模式建设,以实际行动响应“灯塔工程”的号召,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切实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21年7-8月
三、活动原则
1、注重统筹,服务大局。要强化统筹协调,尤其是加强与实践地有关单位的沟通,要征得实践地有关单位或当地政府的同意,要服从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和地方疫情防控等相关工作安排,做到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
2、安全至上,成果显著。鉴于当前国内外疫情发展态势,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提供疫苗接种证明或粤康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活动期间,在团委网站、广科青年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每个队伍服务期间上报推文原则上不少于两篇,活动结束后形成活动报告,并于九月份学期初进行成果展示及汇报总结。
四、活动项目分类
我校2021年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行项目化管理运作模式,活动项目以社会服务类为主,课题调研类为辅,只接受集体申报,项目经费根据本年度备案及立项情况进行申报。2021年活动围绕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疫情防控宣讲服务、扶贫支农支教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等9个方向开展,各单位参照以上方向,结合工作实际,以“学生申报、学院整合”为原则,从“校、院、院(专业)、团支部”等不同层面出发,组建社会实践团队。
1、理论政策宣讲活动。在我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培训班中组建实践团队等,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为指导,切合建党100周年时代背景,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与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传承红色文化、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通过社会实践接受红色教育,以昂扬的风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国情社情调研活动。重点依托我校团学组织的媒体通讯宣传部门,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具体要求,推动思政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聚焦祖国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成就、重要地点、重要区域,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专项走访,通过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等的多个渠道,切身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与新成就,实地考察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
3、教育关爱服务。组织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团体,依托“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团队可面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精准扶贫关爱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实地座谈等多种方法,围绕乡村贫困儿童、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乡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展开调研,探索高校与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中小学结对帮扶的长期合作机制。
4、文化艺术服务活动。依托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文艺类学生社团、各学院学生会文艺活动部门,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开展艺术墙绘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活动等,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5、“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展现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典型村落以及村落中的文物古迹、非遗项目等历史、现状及文化内涵,反映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等。
6、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传文化、惠民生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7、扶贫支农支教帮扶。以我省相对贫困村为重点,围绕“两帮两促”行动、“青年云支教”计划、“七彩假期”项目和“情暖童心”工程等,开展学业帮扶、亲情陪伴、自我教育、素质拓展、敬老孝亲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农技培训推广、农业科普讲座、金融知识下乡、乡村规划引领、乡风文明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8、“携手奔小康,共筑中国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引导教育大学生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实践活动与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扶贫扶志扶智,激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内生动力,树立奋斗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提高生产本领和实践技能;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9、其他。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如学习创新创业典型的成长故事,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等,可开展多样式、多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活动要求
1、要本着“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疫情影响,自行联系实践地点,团委提供对接介绍信(函)(立项成功之后进行)。实践地优先考虑县级以下地区,优先考虑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
2、项目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贴合社会需要,科学设计,安排周密;项目申报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申报书中需签署主要领导意见。
3、队伍组建要充分考虑校企、校地、校际合作平台优势,鼓励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力求做到学科优势互补,人员结构合理;指导老师一般不超过2人,学院团总支负责同志担任领队,能够保证全程参加活动;各单位可根据项目需要择优选拔队员,原则上队员只准许参加一个实践项目;
4、各学院线上队伍不少于一支,不多于两支,线上队伍不设指导教师,队伍规模控制在5人以下;线下队伍不少于一支,不多于三支,队伍规模控制在15至25人(含带队、指导老师),且参加师生2021年不得有国外旅居史,活动时间为7-10天。
5、团队名称格式统一为“广东科技学院赴×××(实践地)×××(活动内容)小分队”。
6、由校团委召集各二级学院团学老师组成项目答辩委员会,负责我校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的选拔工作。通过答辩,选拔出一定比例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答辩时间暂定6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7、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师生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当地实时疫情防控要求。
六、材料报送要求
所有实践项目均要如实填写《广东科技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附件1)、《广东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人员信息表》(附件2),各单位填写汇总统计表(附件3),在2021年5月30日前报送至校团委。学校团委将根据有关要求进行审核并召开答辩会议,研究确定立项名单。立项名单确定后,申报书纸质版另行报送。
共青团广东科技学院委员会
202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