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团委)为助力乡村语言文化教育,提高乡村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广东科技学院赴汕头市赖厝学校支教及潮剧调研小分队于7月14日至7月21日赴汕头市赖厝小学开展以“百年奋斗初心不忘,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语言文字的传播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助能。
推普助力,教育为先:支教课堂上,为了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支教老师以提出问题及视频引入的方式,首先对普通话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了讲解。普通话有利于消除隔阂,促进社会交往,更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整个民族对共同的语言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由于长期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同学们在使用普通话时往往带有汕头方言的习惯与思维,存在普通话发音不标准等问题。任课老师从问题出发,对症下药,向同学们亲身示范鼻音、边音如何发声等问题。
(图为同学们在用任课老师所教授方法练习)
支教老师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后,通过“纠正错别字游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普通话在日常使用中的重要性的理解。
推普助力,实践先行:7月18日晚,三下乡队伍成员集体出发,前往当地赖厝村展开实地访问,以进一步了解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及向当地群众普及普通话相关知识。
采访中三下乡队伍成员发现当地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导致普通话在老年人层面普及率不高,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年人会讲普通话。对于在读学生而言,由于教育水平的不断普及,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普通话,但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多数同学存在一些普通话不标准、用词不规范等问题。
盛夏小分队通过在当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使得普通话推广道路更加宽广,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标准的汉语,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当代新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学好文化知识,还应该自觉的学好普通话,提高民族凝聚力。至此,盛夏小分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