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围绕我校“五育并举”学生发展模式,激发我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引导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踊跃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我校决定组织开展 2023 年“挑战杯”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便于各学院提前做好备赛等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4 月
二、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一)参赛资格
1.我校 2023 年 6 月 1 日前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
2.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 2023 年 6 月 1 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二)作品要求
1.竞赛作品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应用性;从实际出发,能够体现学校优势学科特色,且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宜),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2.所有作品均要以学生为主设计,撰写完成论文或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完成度的成果,可参加项目展示,作品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
3.参赛作品可由个人申报和集体申报。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超过两个;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 1 位集体项目负责人,且集体作品总作者数不得超过 10 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进行申报。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 3 名教师指导完成。
4.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挑战杯”国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
之列。
5.根据《广东科技学院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大学生科技
创新培育)管理办法》的相关文件精神,2021 年和 2022 年立项
的“攀登计划”项目鼓励参加本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的申报。
6.鼓励已在各类高级别期刊(权威)发表或已申请科技发明
专利的优秀学术科研成果申报。
三、参赛方式与安排
(一)组织申报阶段
各学院组织参赛队伍报名,指导参赛学生填写《作品申报书》。
(二)组织院级初赛
各学院在 2023 年 3 月 15 日前组织院级竞赛,遴选参加校赛的作品,各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竞赛作品数量不少于 5 份,不多于8 份,填写《作品汇总表》、院级赛事组织得分有关材料。并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竞赛组委会邮箱,纸质版交至竞赛组委会办公
室。
(三)预审公示
校内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资格审核和项目评审,并对通过初步审核的项目进行公示。
(四)项目指导与完善
竞赛组委会将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类别,组织评委对项目进行评阅,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促进团队更好的完善作品材料,由各学院重新报送最新材料(含纸质版、电子版)。
(五)书面复审、校级终审决赛、作品展
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最终参赛作品进行书面复审,组织终审决赛,举办“挑战杯”作品展。
(六)推荐省赛
根据广东省分配我校的项目数量,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奖项设置和评审要求
1.奖项设置:
(1)三个类别的作品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对获得校级奖项作品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将颁发证书。
(2)设置集体奖项,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参赛得分,按名次进行排列,最高荣誉为“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设置“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排名第二的学院。具体细则参照附件 2。
2.评审方式:学院择优推荐、校团委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作品进行校赛答辩,由专业评委进行评审。
3.评优规则:按照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实用性等标准,评委评选出各类奖项。对获奖同学进行表彰,并纳入五育系统“智育”正面清单。
4.表彰办法:凯发k8官方的荣誉证书由学校统一印制加盖公章,统一发放。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了保证比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院要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广泛发动学生了解“挑战杯”的相关内容,精心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推进方案,成立由学院领导为组长,学院团委、教学、科研、学工和学生会共同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赛事组织领导,切实做好学院赛事的组织和评审工作。
(二)广泛动员,大力宣传。
各学院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建立和完善学院竞赛组织机制,把“挑战杯”办成同学们身边的比赛,引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投身科技创新。要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讲会、主题讲座等形式积极主动进行宣传,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激发活力,力求实效。
要建立和完善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工作激励和考评机制,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激发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做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鼓励二级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亲自指导学生科技创新
附件:广科院团发〔2023〕1号 关于举办2023年“挑战杯”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附件3 2023年“挑战杯”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书
附件4 2023年“挑战杯”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