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青年传媒中心)振兴乡村产业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乡村产业的振兴,意味着要充分挖掘乡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近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七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季之第二届广东大学生乡村治理调研竞赛顺利举行,我校七支参赛队伍在此次比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作品名称:百千万工程”背景下大学生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东莞东坑“丁彭黄”片区为例
获奖名次:二等奖
团队成员:梁汶迪、陈颂铭、杨嘉仪、周彤彤、万政宁、陈梓豪、刘嘉潮、陈国锋
指导老师: 张丹、莫蓝婷
作品介绍:
在“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如何能带动当经济等综合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本作品也在探讨乡村文旅融合的路径。作品以东莞东坑“丁彭黄”片区为载体,通过分析其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化东坑“丁彭黄”片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通过实地调研和借助当地提供的材料,发现东坑“丁彭黄”片区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发展文旅融合具有较大的先天优势和潜力。该片区不仅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地方戏曲、民俗节庆等,这些都是推动文旅融合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作品名称:关于连州市星子镇河流生态保护路径的研究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蔡泽鑫、何进进、姚雨霏、郑可青、黄丽珺、郑维聪、陈梓涛、张文静、赖枫洁、袁可欣
指导老师:李赫男、谷姣
作品介绍:
该研究综合考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星子镇河流生态保护的现状与挑战。采用实地考察、街头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全面分析星子河的环保状况、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以及河长制模式的实施效果。报告深入探讨影响星子河环境保护的多重因素,如卫生处理不足、居民教育程度有限、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等,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建议包括强化政府顶层设计,构建系统治理体系,凝聚社会共识,深化学校环保教育,以及通过k-means聚类模型分析,识别不同群体的环保认知差异,为制定精准有效的环保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作品名称:乡村振兴:探索东莞市农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以厚街镇大迳社区为例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陈佳琪、叶泽宏、林梓豪、吴溢笑、夏沛宜、张龙基、陈盈华、温婉琦
指导老师:方卓瑶、王滨
作品介绍:
本文以东莞市厚街镇大迳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深入调研了其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剖析大迳社区岭南特色产业与红色文化的现况,发现其虽具有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但在融合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挖掘不够深入、融合程度不足、品牌建设滞后、宣传渠道单一、群众参与度低和人才短缺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而可行的建议措施,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农业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品牌建设并创新宣传策略,提升大迳社区农文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大迳社区及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意见,为助力“百千万”贡献青春力量。
作品名称: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农产品销售优化与效能提升的研究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刘立冬、冯靖晖、周可儿、陈紫钰、陈婉仪
指导老师:罗永彬、张蓉
作品介绍:
“助农鲜生”团队以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依托,将农业发展作为主要导向,以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为关键抓手,倾力打造“数字广东”、“红旅广东”,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本调研报告针对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的农业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当地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但在农产品销售与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具体而言,农产品销售途径相对匮乏,缺乏有效的市场宣传手段,导致农产品难以走出本地市场,农民收益受限。同时,红色文化的宣传手段也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针对上述问题,调研提出了两大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一是开发“助农鲜生”小程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商平台优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产品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拍摄制作文旅宣传视频,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触动,展现始兴县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同时实现党建引领,增强社会影响力。
作品名称: 新发展形势下江边村古村落与传统文化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彭铭润、黄宝仪、蒋董、曾霖熙、胡晓轩、吴天齐、黄莉、刘裕芝、陈小曼、张展耀
指导老师:崔键
作品介绍:作品聚焦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古村落和传统文化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作品旨在提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方案。江边村,作为珠三角地区原生态古村落的代表,历史文化悠久,建筑风貌独特。然而,也面临着古建筑保护不足、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作品提出政府、社会、公众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维度策略,实现江边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作品名称: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身心安全的现状研究——以莲塘村为例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邵乐瑶、陈南静、邓晓婷、郑嘉怡、吴承志、庞欣彤、郑丽琼、张志伟、谢文艳、李瑞康
指导老师:吴灿、郭美玲
作品介绍:
本研究以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莲塘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身心安全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归纳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发现,莲塘村留守儿童面临家庭结构不稳定、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沟通交流不足等问题,但仍展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的期望。问卷数据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心理问题、对现状的看法呈正相关,与安全问题无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政府应强化农村经济扶持、推动城乡一体化、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构建关爱服务体系;社会应推动社会组织援助、企业支持返乡就业、媒体加强关注报道;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摸底行动、成立兴趣小组等建议。本研究旨在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品名称:基于 sor 模型理论视角下农产品电商直播营销策略实现路径探析——以茂名市潭头镇为例
获奖名次:三等奖
团队成员:石粤、梁依钰、高洁盈、伍振朗、吴万册、祝韵棋、林绮琪、陈露露、李维强、庞真毅、金席昊、冯子珊、苏越、梁惠乔、施翔宇、曾令伟、周焕瑶、罗熙尧、孔诗语、丘镇铧
指导老师:周俊、龚蔚婷
作品介绍:
本调研报告通过收集整理高州市潭头镇部分村庄的农产品现状,基于sor模型分析对广大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联系当地现状制定符合当地的电商直播营销计划以及其他可行性建议,以此最大限度地助力高州潭头镇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