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1日上午10:00,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胡国锋、实验中心主任刘小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负责人吴雪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陈思云、专业建设负责人程晓莉、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路遥以及专业建设负责人樊粤与东莞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乔荣、会展部负责人叶礼宜,东莞粤兵纺织服装产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军平、运营总监刘强举行了服装专业产教融合项目座谈会。
座谈会中主要围绕东莞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与广东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初步设想进行相关的探讨。副院长胡国锋首先对我院概况做了简短的介绍,艺术设计学院共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六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然后,胡院长就座谈会的内容提出几点合作思考的方向:第一,学校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主要承担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希望与协会及属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第二,艺术设计学院为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探索产业学院的构建,搭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新平台。同时,还可以创新班的合作方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协会及属下企业走进高校,开展项目融合;第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协会、企业、学校之间可以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可以通过指导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尝试,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新局面;第四,在课题的申报方面,希望能够邀请企业共同参与课题的申报,研究行业发展的问题,特别是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共同破解难题,为平台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打造相关的技术平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负责人吴雪凯就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情况向协会领导做了介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时尚设计及服装产业优势,以产教融合为特色,坚持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并重,以现代服装、服饰的设计与开发,传统服装、服饰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服装设计管理三个细分方向为基础,形成多种学科知识交叉、学术探讨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契合于服装服饰数字化转型探讨深层次的融合、交流。
服装设计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陈思云副教授向协会领导介绍专业情况。本专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尤其东莞服装产业的发展,走校企融合的办学之路,通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粤港澳大湾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中,力求与协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尤其东莞服装产业的本土化高素质应用型服装设计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研主任路遥介绍了数字媒体专业的简要的情况。专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培养具有职业素质、技能专长、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协助东莞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能够在新媒体传播与运营、数字内容创意、行业宣传制作等方面能够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与行业公司展开关于线上数字展厅的讨论,并提出多项议题。
东莞服装协会负责人乔荣会长介绍了东莞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现状。协会是经东莞市民政局核准注册登记成立,由东莞市区域内从事服装、服饰、鞋帽、手袋和相关的配件、设备的生产、科技、教育、流通以及关联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自愿组成,业务主管单位是东莞市商务局。东莞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聚集了全市各类服装服饰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在促进东莞行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东莞服装服饰行业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被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评为“广东省最具活力行业协会”,被广东省纺织协会评为“最佳合作商协会”。
通过双方的合作意向的交流与探讨,初步达成了几点合作的设想,分别是:
一.共建“东莞市服装设计师工作站”
1.打造广东科技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平台;
2.打造东莞市服装设计人才交流平台;
3.探讨构建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作品展示与转化平台;
4.组织并推荐学生或作品参加国内相关大赛及活动;
5.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国家级、省级服装设计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6.搭建服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平台;
7.为协会及属下企业培育、储备服装设计类人才,推动和助力发展东莞服装服饰产业品牌战略化,促进东莞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共建东莞服装服饰产业数字化转型平台
1.在广东科技学院设立东莞服装数字化产业基地;
2.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把数字化研究开发运用到东莞服装产业中,共同推动东莞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本次座谈会的举办,加深了协会与学校之间的了解与认识,特别是在服装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双方共同努力,探索服装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助力东莞服装服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