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为官避事平生耻。”什么是担当?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担当?且听习近平总书记细细道来。
一、什么是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敢于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这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二、担当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和真金。
三、新时代怎样做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11月26日,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我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吏的选拔和管理,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懂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为国之本”的这些道理,在吏治方面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做到担当,首先就要心底无私,心系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就能够做到敢于担当。
四、感想
(一)“为官避事平生耻”,而我们每一个人,即使不为官,也都应该有一颗“视死如归社稷心”,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心。
(二)要做到担当,就要有敢作敢当的魄力。
(三)严于利己,艰苦奋斗,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