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
四年
三、学位
经济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掌握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了解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及其政策、法规;对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等新型金融业态的业务与运行模式比较熟悉,具备较强的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手段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实际问题的技能,懂理论、精业务、善操作的应用型互联网金融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各类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
五、培养要求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学生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精神实质,认真领会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2.掌握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通晓与互联网金融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学、会计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策划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具有从事互联网金融专业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
5.系统掌握经济学、互联网金融,计算机信息与技术等专业知识、方法及技能,具备良好的银行经营管理、投资理财等专业核心能力;
6.具有互联网金融信息获取、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拓展和实践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对大学本科外语要求,并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及普通话水平能力;
8.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专业论文、各类应用文体的写作以及较强的商务谈判能力;
9.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较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六、主干学科
金融学
七、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互联网金融概论、证券投资学、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公司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区块链金融、互联网营销、金融科技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互联网金融实训、证券投资分析实验、银行技能实训、计量经济学实验、创新创业训练、军事技能训练、公益劳动与拓展训练、社会实践、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
九、学分要求
总需修满160学分,公共必修课48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22学分,专业必修课24学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实践环节(不含课内实践)32学分。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1.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
2.学位授予标准: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