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本专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大数据管理、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大数据决策支持等岗位能力培养,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打造跨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科研水平”为基本办学路径,打造强力服务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促进珠三角地区创新发展。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和意志力等关键能力,熟悉行业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技术与方法,具有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项目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财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为4年,总需修满157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3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17分,专业必修课23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专项实践12学分,专项能力提升计划8学分,其他实践20学分。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思想政治和德育要求
毕业要求1:思想政治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和信念,遵守社会道德,有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2:个人品德
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2)知识要求
毕业要求3:行业知识
掌握财务、金融、物流、商务等行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这些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以及这些行业对大数据管理和应用的主要需求。
毕业要求4:专业知识
掌握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相关技术,包括数学基础知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管理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等。
(3)素质要求
毕业要求5:团队精神
在与团队成员共同实施大数据项目时做到相处融洽、态度积极,充分将个人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团队协作当中,营造团结高效的团队氛围。
毕业要求6:刻苦抗压
具备良好的自制力、行动力、上进心及心理承受能力,专注学习与研究,能够从容应对学习及生活过程中的困难与挫折。
(4)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7:大数据管理能力
结合财务、金融、物流、商务等行业知识,综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毕业要求8:大数据分析能力
结合财务、金融、物流、商务等行业知识,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按照需求对不同行业的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提供可行的决策建议。
毕业要求9:项目管理能力
理解并掌握大数据工程管理基本理论与系统的方法,并能在多行业环境下应用于大数据采集、大数据治理、大数据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决策等项目中;
毕业要求10:创新能力
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具备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具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够撰写针对大数据管理、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报告。
毕业要求11:沟通能力
能够就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大数据科学研究和大数据管理应用项目实践等方面的表达、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时掌握数据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本专业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环节教学课时,优化专项实践课程的设置,改革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同时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案例及数据融入日常教学,强化岗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技能,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ython数据分析、python数据可视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挖掘与应用、物流大数据管理与分析、供应链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财务大数据管理与分析、金融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电商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营销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等。同时,还开设有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商务智能、智能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处理等专业拓展课程。
在实践教学环节,将开设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python程序设计实训、数据分析实训、数据可视化实训、数据挖掘实训、数据采集实训等实训课程。最终,通过技能培训和企业实习,切实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9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博士1名,教师专业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很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学需求。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师资保障,充分满足理论、实践教学需要。
6.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云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大数据应用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室等多间实验室,教学实验设备总价值520万元,教学实验设备数量(千元以上)429台,同时学校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广东天一美家家居集团有限公司、益达(广东)教育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市冷链协会多家本行业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以及岗位实习机会,很好地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吸收企业参与从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设计与教学、直至技能培训和岗位实习的全过程,实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高度吻合、课程体系的紧密衔接以及岗位能力的切实培养,确保了学生毕业后具备的岗位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完美匹配,必将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占得先机并具备持续发展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