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以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业态、新生活方式、新运营模式为导向,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建设要求,突出“冷链物流管理”和“国际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本土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强化学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跨学科综合解决物流与供应链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培养目标
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和意志力等关键能力,扎实的物流综合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目标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2:具备运用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及物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系统分析物流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
目标3:具备跟踪物流管理相关领域前沿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工具解决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运营管理等物流领域复杂问题的基本工作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目标4:具备掌握物流管理类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能掌握物流管理中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目标5:具备以创造性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实践的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实现职业发展。
3.培养规格
3.1学分要求
需要修满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4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程16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6学分,专业组选课程12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0学分。
3.2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跨专业拓展知识,了解专业行业发展前沿;能运用物流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物流运作和管理领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并支撑职业生涯发展及职业迁徙。
毕业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求实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毕业要求2: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及行为习惯;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毕业要求3:掌握本专业类所需的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4:了解国内外现代物流的发展历程、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政策法规,认识现代物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国际物流或冷链物流专业知识、基本原理及拓展知识;掌握必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物流系统优化理论与运营管理方法、物流装备的应用技术;
毕业要求5: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物流管理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识别、表达、并分析和解决现代物流管理领域的复杂问题。
毕业要求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掌握现代分析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识别现代物流管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制约条件,明确各种方法的局限性;能够采用正确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对现代物流管理复杂问题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7:能将企业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管理和国际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现代物流系统的实践执行、优化与管理;
毕业要求8:能够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物流研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能够具有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毕业要求9: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
毕业要求10: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毕业要求1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了解拓展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能针对个人自身特点或职业发展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
4.课程体系
立足物流管理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围绕冷链物流和国际物流两个专业方向,构建了通识课和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为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为支撑、专业任选课为拓展、专业方向课为特色、突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
5.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教授5人,副高职称6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比39.3%;硕士及以上学位24人,其中博士6人,在读博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2.85%(详细数据参照表1)。教师专业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军事装备学、国防经济、交通信息与工程等专业。
6.教学条件
物流管理专业相关馆藏图书7.79万册,中文期刊17种,电子图书数据库3种,图书种类齐全。
专业建有物流实训中心、国际物流单证实验室、国际物流货代船代实验室、国际物流业务仿真实训中心、冷链物流实验室等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为295.45万元,生均0.42万元。
依托行业协会或联盟,校企合作建立冷链产业学院,建立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2019年申报校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与顺丰速运公司东莞分公司、广州顺丰冷运供应链有限公司、深圳怡亚通供应链管理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紧密型基地15个。自2018年起,连续与企业共建人职匹配冷链物流创新班、人职匹配跨境供应链创新班、人职匹配顺丰速运产业班、人职匹配顺丰冷运产业班、人职匹配飞特物流产业班等,编写7门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和实训指导书。人职匹配产业班培养模式还在进一步扩大合作对象与合作范围,计划与联邦快递、广州飞特等国际货代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人才。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物流管理专业于2019年获批广东省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2022校友会中国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一流专业排名,本专业在应用型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四名,被评为6星级专业,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2021年被学校认定为6星级专业,是“东莞市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在学生进入大三开始组建冷链物流管理创新班和跨境供应链管理创新班,同时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双赢”的建设思路为引领,自2020年开始分别联合了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顺丰冷链有限公司、东莞市博隽关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飞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联宇物流有限公司等从18级开始在物流管理本科大三学生中组建了“人职匹配产业班”(累计总人数83人),产业班采用“3 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学校完成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训练,后1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在企业顶岗实践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即产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负责制,共同研究和解决学生现场教学和课程实践中相关的问题。通过联合知名企业共同成立“人职匹配产业班”,实现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和物流产业的联动创新发展,校企共同培养和造就一批物流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省级一流专业
提取自文件《广东省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示名单.pdf》
2.省级特色专业
提取自文件《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
特色专业立项建设汇总表
3.第三方评价(校友会2022年专业排名评价)
4.校级六星级专业
5.专业特色、优势
(1)南方都市报-广东科技学院成立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和冷链产业学院
网址:
(2)冷链产业学院人职匹配人才培养项目宣讲会
(3)管理学院参加首届顺丰人职匹配产业班座谈会
(4)2021-2022年开展部分校企合作以及人职匹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