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遵循“以德为先、知识为本、技能为重、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东莞及周边地区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支撑的通信网络与通信设备、智能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与集成电路等通信与信息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置,培养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具备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新型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具备通信与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工程中从事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试验分析、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综合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扎实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修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着力培养通信领域内互联互通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工程应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根据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重点向学生传授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以实际信息通信工程项目为驱动,使学生完整地参与项目,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作的所有实践环节,实现学生在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系统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本专业的人才就业方向:面向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如中兴、华为、大唐等与本行业相关的其他各类企业),从事通信设备的开发、设计和制造等工作;面向通信网络的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其他各类企业),从事通信网络建设的组网设计、基站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网络运营等工作。典型的工作岗位有:通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产品经理等。随着新兴通信业务如5g数据通信、多媒体应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服务、网络游戏等业务的迅速扩展,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也将越来越广泛。
五、培养标准与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标准、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从事通信相关工作所需的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通信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专业进阶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通信系统设计、通信设备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通信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通信系统设计、信息处理、通信设备的应用与开发等基本技能,具备对通信系统相关的知识融合与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工程技术素质。面向通信工程与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资源,和创新精神与意识;具有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为共同职业目标而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3)职业行为习惯。了解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基本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工作规范;能遵守职业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养成自觉守时、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工作有条理、及时反馈和回复的良好习惯;熟悉国内、了解国外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国际惯例。
4.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有终生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2)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性工程中通信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某一实际通信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专业能力;具有应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现通信系统或信息产品的检测、分析、改进、优化与设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设计和应用能力。
(3)语言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英文表达能力。
六、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
七、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dsp原理及应用、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智能通信产品设计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基础实训、电子工艺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dsp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设计、5g通信系统创新应用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九、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
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学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学校审批,可获得相应学分。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类。公共选修课由经典书籍阅读获得2学分。专业任选课由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科技竞赛、产品设计、专利发明、出版发表、企业实践、专业考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获得学分,每课程2学分。
十、学分要求
总需修满170学分,公共必修课57.5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16.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实践环节(不含课内实践)44学分。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1.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
2.学位授予标准:符合广东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本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1】
十三、计划总周数分配表【附表2】
十四、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附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