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
二、基本学制
三年
三、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装备制造大类(56) |
自动化类(5603) |
通用设备制造业(3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8) |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2-02-11)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2-02-07-07) |
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 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 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 |
电工 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 |
注: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要求填写。
四、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在相关行业从事生产、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培养标准与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7.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资源,意识;
8.初步养成制定工作计划、工作笔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的习惯;具有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具有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和服从工作安排的习惯;具有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投入工作的习惯。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4.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及其使用和它的选择方法,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
5.掌握单片机系统软、硬件电路联接及测试,掌握软件编程及调试方法;
6.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与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7.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编程规则及编程技巧,并可将其应用于实际控制领域;
8.掌握各类电能变换的基本原理,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电路结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
9.掌握工厂供电系统计算负荷的确定,短路电流的计算以及短路电流的效应,高、低压一次设备电器的工作特点及选择,工厂电力线路的选择计算;
10.掌握合理选用传感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
11.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12.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掌握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应用;
4.能够撰写符合规范要求的技术报告、项目报告、调研报告等本专业领域技术文档;
5.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典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6.初步具有应用微机系统软、硬件能力,电路联接及测试能力,软件编程及调试能力,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初步具 pic 单片机开发应用能力;
7.具有初步设计、调试、分析电力电子变流装置的能力;
8.具有变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修试验的能力,具有安全用电、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以及供配电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查阅技术资料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初步具有绘制或阅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平面布线图和安装接线图的能力;
9.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10.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11.具有适应发展的力能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12.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核心课程
电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七、学分要求
总需修满125.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37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支撑模块17.5学分,核心模块23学分,技能模块15学分,考证模块3学分,职业延展模块12学分,融合模块14学分。
八、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
九、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1】
十、学生应修学分和可取得的证书【附表2】
十一、计划总周数分配表【附表3】
十二、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