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20年4月,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着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开展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除开设教育部规定的6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外,同时开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选择性必修课程,开设《莞邑文化概论》《电影中的法律世界》《看电影,学法律》《个人权益保障——基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孙子兵法》等多门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校性公选课程。学院与东江纵队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太平手袋厂陈列馆、虎门图书馆、东莞市博物馆、生态园阳光雨党群服务中心等共建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学习、考察,实地感受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积极依托东莞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开拓网络思政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率与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104人(男35人,女69人)。高级职称3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73%(其中具有教授职称18人,占比17.31%;副教授15人,占比14.42%);中级职称48人,占比46.15%。具有博士学位21人,占比20.19%,硕士(含在读博士17人)79人,占比75.96%。
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成绩斐然。《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建成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形势与政策》建成校级高水平课程。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奖多项,其中,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3项;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2项。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学生评教均在90分以上,名列全校前茅。教科研成果比较丰厚,教师在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高层次论文10余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1项,第3位参与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省级课题11项,主持市级课题31项;出版专著、编著3部。获批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东莞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同时,我院还与深圳大学结成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单位,与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经常进行学习交流。我院党史融入思政课程的经验在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上进行了交流;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成果在行知教育协作联盟第五次理事会上进行了分享;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在《东莞经济》喜乐驿站等多家平台进行了直播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贯彻落实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总体部署,坚持“政治建院、人才兴院、制度治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标志性成果为导向,以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为前提,以乐教善任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一流思政课建设为重点,以高质量教科研成果打造为关键,以高水平教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践行“八个相统一”,深化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加强课程思政指导,积极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突出价值引领,提升铸魂育人工作成效,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思想引领、理论创新、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