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金融专业作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在学科专业上的交叉融合,可以避免经济学与金融学专业单独培养学生的弊端,在当前形势下,这一专业自身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高校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校经济与金融专业以经济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为社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经济与金融应用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
经济与金融专业是以市场经济中的各类经济、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经济发展中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金融市场运行与投融资决策、金融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运营及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宏观管理等。本专业围绕着学校建立广东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创型新大学的目标,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紧密对接大湾区建设对经济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商科认证标准,行业最新从业标准为依据,融合“新文科”建设理念,着力培养掌握经济与金融理论,具备经济金融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并深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强校企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符合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资产管理业、经济管理部门及互联网金融业需求的产业精英。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坚持“五育”并举,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经济与金融两大学科核心知识,拥有跨学科视角解决经济与金融领域实际问题技能,并能够在金融机构、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金融数据分析、投资理财咨询策划、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基础、厚理论、重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数智金融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和学位
学制:四年制
学分:需要修满157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4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程1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7学分,专业组选课程12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8学分。
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品德素养
毕业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
1.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1.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人文修养、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培养学生遵守经济金融法规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知识要求
毕业要求2: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
2.1熟悉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历程,熟悉与经济、金融、投资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国际规则和惯例
2.2了解经济金融理论前沿和业界实践发展动态。
毕业要求3:掌握经济与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知识。
3.1具有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方面的学科基础知识。
3.2牢固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通晓与经济与金融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学、会计学、财政学、证券投资、金融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3.3熟悉经济金融活动的基本业务流程,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
(三)能力要求
毕业要求4:具有经济与金融信息获取、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
4.1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内外的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进行获取,并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经济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2能够运用经济与金融相关知识、工具和方法解决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3能够在经济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4.4具有较强的投资理财和筹划能力、经济分析与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5:具备较好的数理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较为扎实的外语基础。
5.1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5.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等。
5.3能够较好地运用数学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与金融问题进行分析。
5.4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分析和数据处理软件对经济与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毕业要求6: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综合运用经济与金融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6.1能够把握金融发展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
6.2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能够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个人的观点或者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毕业要求7: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7.1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7.2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准确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7.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毕业要求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8.1掌握国际金融知识,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秩序。
8.2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应对国际竞争。
(四)身心要求
毕业要求9: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9.1具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
9.2具有强健的体魄,体育达标。
9.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总体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专项能力提升计划以及其他实践等9大模块。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宽基础、厚理论、重应用等特点,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经济与金融人才。专业课程设计中基于obe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性教学与专业实验实训相结合,注重职业发展、操作性强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安排,并制定产学研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实习。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经济学、区块链金融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区块链与数字资产、金融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经济概论、数据采集与挖掘、金融量化分析软件应用等。
专项实践:经济博弈实验、经济统计学实验、证券投资分析实训、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公司金融课程实验、人职匹配实践育人能力/研学能力/创业能力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由12名专任教师组成,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均具备经济、金融背景。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能满足经济与金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
六、教学条件
教学设施配置合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63.51万元。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和现代化的实训室,目前已有专业实验实训室2间:经济学综合博弈实训室和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和金融类专业共用实验实:金融工程实验室、投资项目管理实验室、银行业务综合实验室、计量经济分析实验室等,与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具有多个实习基地,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
部分实训室和实践基地展示
专业特色
1、“经济 金融人才”需求迫切
在《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的“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业”的号召下,未来东莞和粤港澳大湾区对拥有经济与金融学基础的数智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
2、“数字经济 区块链金融”双向培养
本专业根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化等金融科技发展新趋势,依据“厚实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知识和强化数据分析能力”的“双轮驱动”课程体系,开设数字经济方向和区块链金融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在数智经济环境下将新兴数字科技手段与传统经济金融业态有机结合的能力。
3、“双师双能 教学名师”师资雄厚
经济与金融专业全体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博士人数占比25%,海归人数占比50%,“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高。教师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打造“教学名师”,获得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称号、省级优秀课程教学案例一等奖、省级数字化教学案例一等奖等,师资力量雄厚。
4、“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强化应用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发展,布局全国最先进的实训室,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行校企政一课多师模式及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做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无缝对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5、“人职匹配 实践能力”彰显创新
坚持“人职匹配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学业与职业衔接,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专业其他信息
(一)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践行学校“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础课程(群)平台 柔性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在培养方式上重视学生职业发展,加强政企校合作,实施人职匹配;在培养过程中,实行一课多师,重视专业实训,以赛促学,以证促学。
(二)师生获奖
(1)教师获奖
教师获奖方面,已获得省级课程优秀案例一等奖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优胜奖1项;省级数字化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民办教育典型案例三等奖1项;全国课件比赛优胜奖1项;市级课件比赛三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讲课比赛一等奖1一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说课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校级课件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教学类比赛共计30项。
表2 经济与金融专业教师教学类比赛获奖
(2)学生获奖
经济与金融专业虽然较年轻,但师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精神较强。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奖项共17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省级奖项6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厅级奖项5项。
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部分获奖证书
(三)专业优势
★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依托专业 ★
★ 省级教学奖依托专业 ★
★ 省级教改项目依托专业 ★
★ 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榜单--获评5星级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 ★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发展专业 ★
★ 东莞“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支撑专业 ★
★ 商科认证专业 ★
★ 财经学院在建特色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