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设计、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应用、重技术,能够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五、培养标准与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技术标准、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机械原理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学科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solidwork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与运行管理。
3.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工程技术素质。面对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资源,,把自动化工程方案变为现实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具有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为共同职业目标而相互信任、全面合作的团队精神。
(3)职业行为习惯。了解本行业基本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工作规范;初步养成守时、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能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4.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熟悉机械专业领域内的技术信息,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研究与论证、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或技术改造;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与管理,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控制设备按预定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熟悉企业生产管理业务,能够制定产品生产计划,组织、协调、落实机械产品的生产任务的完成;能够运用设计、加工、测绘等方面的知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实施质量检测,分析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3)语言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专业英语相关知识,能够读懂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和文献,具备初步的外语表达能力。
5.体育方面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对环境的感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六、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七、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产品设计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金工实习、solidworks软件应用、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制图综合训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电工实习、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认知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九、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
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学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学校审批,可获得相应学分。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类。公共选修课由经典书籍阅读获得2学分。专业任选课由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科技竞赛、产品设计、专利发明、出版发表、企业实践、专业考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获得学分,每课程2学分。
十、学分要求
总需修满169.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6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20.5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专项实践23学分,其他实践20学分。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1.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
2.学位授予标准:符合广东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本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1】
十三、计划总周数分配表【附表2】
十四、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附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