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紧密围绕广东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省,培养社会急需、有竞争力的人才,服务于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
二、培养目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设计、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应用、重技术,能够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等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技术标准、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等学科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solidworks软件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工程实践问题,开展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与运行管理。
(二)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工程技术素质。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自动化工程方案变为现实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具有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为共同职业目标而相互信任、全面合作的团队精神。
3.职业行为习惯。了解本行业基本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工作规范;初步养成守时、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能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三)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熟悉机械专业领域内的技术信息,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机械产品设计方案研究与论证、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或技术改造;能够运用设计、加工、测绘等方面的知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实施质量检测,分析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
3.语言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专业英语相关知识,能够读懂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和文献,具备初步的外语表达能力。
四、课程体系
(一)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二)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机械产品设计。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设计软件及应用、大学物理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研学能力专项培训、机械设计制造综合项目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是由多名博士、教授领衔的校级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34人,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100%,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团队教学水平高,学生网上评教结果优秀,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条件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实验室、实训室,设备优良,数量充足,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训室16间;与广东贝迪机器人有限公司、广东每通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23余家企业开展人职匹配之企业实践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双方以协同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创业、协同社会服务为依托,做实做强产学融合,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七、专业特色
★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依托专业
★校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机械专业硕士培育点依托专业
八、学生竞赛获奖
依托教育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东省工程实践技能大赛、东莞市大学生无动力小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项45余项。
九、就业方向
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加工工艺规程编制、质量监控、检测与分析、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组织和经营销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