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自动化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自动控制、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在工业企业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从事产品设计、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自动化行业一线需求,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具有过程控制、智能检测、机器人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相关企业从事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行调试和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在自动化产品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方面开展工作,富于创新精神和较强的自动化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3:具有解决自动化工程现场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对自动化系统进行优化的能力,解决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等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4:具备社会科学知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从法律、伦理、社会、安全、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视角管理和运作工程项目;
目标5:具备科学人文素养、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目标6:具备通过持续的自主学习或其它终身学习的途径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
基本学制:4年,总学分:170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专业课程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专业知识。掌握与工业、自动控制有关的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二)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性工程中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3.语言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英文表达能力。
(三)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工程技术素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以及具备创新意识。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
(一)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拖动基础、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与plc、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厂供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仪器设计等。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工程训练、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工实习、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学能力专项培训、工业自动化项目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训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大学物理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实验、电机及拖动基础实验、电气控制与plc实验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助教3个,取得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15人,双师教师13人。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比例55.6%,中级职称比例27.8%;学历结构中,博士占比11.1%,硕士占比77.8%,本科2名,占11.1%。整个教学团队年龄梯队、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团队成员多为“双师型”教师,具有鲜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
六、教学条件
自动化专业实验(训)室使用面积3410m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10507.29元,实验室包括嵌入式系统应用、自动控制原理、plc、电机拖动等各类实验室,并且拥有“电工电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学科竞赛和科研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815.74万元。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自动化的发展,实验设备将不断更新、增加和升级。
本专业为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专业,东莞“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支撑专业,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abb ability智能互联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机器人学院,对接东莞重点发展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3 1”联合培养,共同推动专业群建设,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并与宏工、精邦、立迪、气派科技、固高派动、易事特等20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七、主要就业方向
在电子、电力、机械等企业从事自动化系统、电气控制设备、控制网络、中小型供配电装置的产品设计、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操作、维护管理等工作。
八、专业特色
ø 中国六星级顶尖应用型专业,专业档次a
ø 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ø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ø 拥有省级教学团队专业
ø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依托专业
ø 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依托专业
ø 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专业
ø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依托专业
ø 东莞重点发展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撑专业
ø 硕士点建设依托专业
ø 广东科技学院重点专业
ø 东莞“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支撑专业
九、教师和学生获奖
本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近年来,学子在全国电子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赛等各级专业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获得了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在专业竞赛中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优秀奖、校级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