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秉承学校“育产业精英”的办学宗旨,坚持学校“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围绕“以学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注重产学研结合,实施“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专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基础的产品研发与检测能力,能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零部件开发、生产、检测、实验、运维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成为能够独立开展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专业骨干、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能够适应现代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知识,了解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方向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和法规,能对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跟踪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机、电池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有能力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汽车设计与仿真工作,进而成长为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产品设计工程师、结构仿真工程师、热仿真工程师等。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环保意识,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工程实践中有主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需求的意识。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研发、分析、测试、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5: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开创型的个性,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有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学制与总学分
四年,168学分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毕业要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学习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较强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相关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应用能力。能够将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新能源汽车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能够综合应用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的影响。
毕业要求4:工程研究能力。能够基于机械工程学科相关原理并采用新能源汽车工程的方法与技术对新能源汽车工程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实验方案、收集、处理、数据分析,并能通过综合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和文献研究得出合理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汽车运用复杂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和做适当的改进。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汽车服务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有强健的体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与交流。具有沟通的能力、方法和技巧,能够就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能力,理解并掌握汽车服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课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组成。
(二)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cad与cae技术、新能源汽车设计与匹配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
新能源汽车典型零部件测绘、工程训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新能源汽车驾驶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综合实习、汽车构造综合实习、动力电池系统综合实习、电机驱动系统综合实习、新能源汽车电控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龄均超过10年。承担教研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突出。教师团队荣获“2021年度全国汽车行业协同育人创新教学团队奖”。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建有汽车工程中心,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实训室、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实训室、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汽车全车电路实验室、汽车基础电气实验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检测实验室、发动机检测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
七、校企合作
与理想汽车有限公司、东莞嘉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蔚来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嘉拓智能有限公司等汽车行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联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八、就业前景
本专业为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型专业、教育部“新工科”项目依托专业、教育部新增备案本科热门专业、东莞市“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支撑专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紧缺型专业。2023年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被校友网评价为全国应用型4星级顶尖专业。对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大族粤铭激光集团,东莞井上建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东莞市超鸿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德马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格林晟科技有限公司等汽车行业公司的岗位技能、招聘信息调研,并实时帮助学生和企业相互对接。
学生可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三电”生产与研发企业、充电设备研发运维企业、汽车营销与维修企业、新能源汽车检测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与检测、汽车金融与电子商务、汽车企业运营管理及技术教育等工作。
九、专业竞赛
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在第25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大赛智能驾驶赛项二等奖。全国高校汽车金融管理师与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总冠军金奖、亚军银奖各2项、季军铜奖4项。在第八届全国技能人才竞赛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022年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南区三等奖,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广东分赛、第二届粤港澳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智能搬运项目、广东省工科实验技能综合大赛智能跟踪物流配送机器人均获三等奖、在第六届“南博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