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灵魂的情怀与大爱
她,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院与传媒学院1986届校友,她拥有“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特级教师”等称号,她是韩宜奋。
初次接触韩宜奋老师是在2019年11月,学校邀请她返母校做“不忘教师初心、牢记师道使命”专题讲座的时候。听完她的讲座后,我不禁感叹,真是个“有趣的灵魂”!她在讲座上,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教育、关于语文课堂、关于教师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其一,“我从未对学生发过脾气”,是韩老师从事教育行业33年自豪的事。刚走上语文教师岗位的她,在语文课堂上发现学生们都看金庸的小说,不爱听她讲课,于是,她大胆转变教学思路,陪着学生们一起看小说,连续两个月的语文课堂上都在看小说!在看小说中融入语文教学。其中受过家长、同事、学生的质疑,然而,她就是用这种方法令学生们爱上语文课堂、爱上学习,并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
其二,“育有趣灵魂,办温暖教育”,是韩老师多年来的教育理念。以一个有趣的灵魂,去孕育另一个有趣的灵魂;以温暖大爱,去滋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韩老师从身边的很多故事,讲述了她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一个“坏学生”实现蜕变,分享了她在教室里举办火锅派对,甚至是开各类主题舞会的活动。确实,这是不走寻常路的教育风格,但却获得了所有家长的支持及所有学生的追捧,并且培育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2008年到2019年这11年中,连续担任四届高三语文教学,培养的学生连续四届获得广东省高考语文第一名,多次蝉联前三名的骄人成绩!
其三,“和每一位高考学子在高考倒计时显示屏前的合影尽量穿不重样的衣服”,是韩老师对高考学子爱的鼓励。一次偶然的合影,让“爱美”的韩老师萌生了这样有趣的想法,每天和韩老师拍照的学生都满怀期待,每张和韩老师合影的学生眼里都有光,这是韩老师用爱滋养每一位学生的果实,学生亲切地叫她“老韩”、“韩旺旺”、“韩先生”,他们还会在儿童节的时候给她送礼物。她是学校里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始终相信:有爱就有力量,有爱就能创造奇迹。
可是谁能想到,这么一位可敬可亲的人民教师背后,却承担着非比寻常的家庭压力:家里有患恶性肿瘤的老母亲,患心脏病的婆婆,瘫痪在床的丈夫,还有一个年幼的孩子。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坚定出色地走在教育的大道上,我想除了情怀和大爱,无他了。
最美背影的责任与担当
她,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1997届校友,她传道授业解惑,烛照桃李,胸怀星辰,润物无声,被誉为“高考最美背景”、“广东教师的骄傲”,她是蔡小敏。
蔡小敏老师是来自我高中母校的老师,当看到学校邀请她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我倍感激动。蔡小敏老师在阳江市第一中学任教23年,担任班主任15年,培养了一批批全国一流学府的高端人才;她担任语文科备课组长10年,毫无保留传授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优秀教师。蔡老师始终坚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一线,一直默默耕耘。她走进公众的视野,是在2020年7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阳江市第一中学一位考生高考前因为意外扭伤脚而情绪低落,一度想放弃高考。得知这消息后,其语文老师蔡小敏和班主任、家长等人一起给考生做思想工作。在此期间,蔡老师单独与考生进行了交流,不断鼓励她:“坚持考完这场考试,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胜利的!”最后,考生决定参加考试,但行动不便,于是蔡小敏老师二话不说就背着她连上5楼,顺利将考生送入考场。在七月晴空下,她背着学生温暖前行,留下了最美的背影。随后,这“最美背影”被刷屏,感动了众多网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2020年8月27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景李虎慰问阳江一中教师蔡小敏,对她高考期间背受伤学生参加高考的行为高度赞赏。并表示,蔡小敏是广东教师的骄傲,更是阳江教育的骄傲。广大教师应该向蔡小敏学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良好氛围。
蔡小敏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本没有想过会自己会成为“网红”,她说,当时的举动就是人的本能反应,然而,我更觉得这是肩上责任的使然,是勇于担当的使然。蔡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不光是教语文考试,语文老师还担负着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做人,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平时跟学生讲一些课文和事例的时候,就应该把这些品德方面的教育渗透到里面去。”蔡老师用身体力行来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援藏之花的奉献与坚守
她,是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8届校友,她曾经是一名援藏支教队员,现在是阳春春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计划工作三年后报考西藏大学的研究生。她,有着深深的援藏情怀,她是曾晓嘉。
“那里太缺老师了!”这是我听到的最多的援藏学子的感慨!这也是我采访援藏的学生曾晓嘉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回忆起当初的援藏之路,曾晓嘉既怀念,又留恋。作为当时支教队伍副队长的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所有支教学校中海拔最高的一所学校——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娘蒲中心小学的工作任务。由于这个学校的海拔高,气温也比县城的温度要低5-6摄氏度,故此刚到学校两个星期,曾晓嘉就患上了“气候过敏症”,手上和脚上都长满了冻疮,疼痛发痒,几近溃烂的程度,晚上难以入眠。娘蒲乡交通闭塞,医疗水平差,到县城看病需要搭乘路边的顺风车,并且不确定当天能否回来,非常不便。曾晓嘉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穿着拖鞋,在操场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涂药膏,还尝试用藏香熏手脚来缓解病情。为了不吓着学生,上课的时候她都带着薄薄的手套。后来,校长知道情况了,怕她病情恶化,严重者脸上也会出现溃烂甚至毁容,一度想把她劝回县城的学校,但都被她拒绝了。学生知情后,悄悄把学校发的苹果递给她:“老师,吃了这个就会好!”看着一张张纯真的脸庞,更加坚定了她继续留下来的决心。我问她,是什么力量让你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她只是笑笑说:“学校太缺老师了,如果我回来了就没人带他们了。”就这样,她坚持出色地完成了支教任务。目前,尽管毕业了,她对西藏依然是魂牵梦萦,正计划2021年报考西藏大学研究生,再续援藏之路。
曾晓嘉只是岭南师范学院援藏队伍中的一个小小身影,还有许许多多支教学子的种种经历让人感动不已,如有的经常留着鼻血坚持上课,有的忍着口唇出血、嗓子撕裂的疼痛坚持工作,还有的因为不能吃辣,只能整整一个学期靠网购面包充饥,但他们依然选择坚持,坚持,再坚持……
自1987年毕业生龙家玘成为我校援藏第一人以来,岭南师范学院援藏历程整整有33年了。33年里,援藏学子用大爱无疆铸造了“援藏良驹”的荣光,让坚强的“援藏之花”绽放雪域高原。2020年8月,岭南师范学院第七批援藏支教队出征,同时也拉开了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援藏良驹》纪录片的首映,纪录了岭南师范学院三十多年来师生、校友接力援藏的坚守与承诺。他们的奉献与坚守,是对师德最美的阐释。
三代人、三个故事,传承着同一种师德精神。师德铸魂,代代传承。身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常常在思索,师德是什么?从上述三代人的故事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师德,是抹去功利,赋予奉献家国的情怀;师德,是甘于平淡,赋予坚守信念的承诺;师德,是立足讲台,赋予大爱无疆的色彩。岭师学子用身体力行,诠释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诠释了情怀与大爱,责任与担当,奉献与坚守,他们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和守护神,更是引领我们每一位教师前进的师德标兵、师德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