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于2017年,专业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突出“以学为中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短短5年,学生在竞赛、就业、升学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绩。近五年获得竞赛奖项数共34项,其中国家级9项,生均获得竞赛奖项占比8.3%;2021年第一届毕业生考取澳门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深造,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ø 广东科技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ø 广东科技学院特色专业
ø 广东科技学院4星级专业
ø 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依托专业
ø 东莞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支撑专业
1.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立于2017年,是广东科技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科技学院特色专业、广东科技学院4星级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依托专业。专业建设秉承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定位,积极开展“人职匹配、实践育人”等创新人才模式培养。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信息化管理、数据综合管理及应用、中小型信息系统开发等相关领域的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推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工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新一代应用创新型信息技术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学校“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的办学方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业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培养掌握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具备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综合管理、erp平台实施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综合管理及应用、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开发的工作岗位,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化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具备:
目标 1:.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担当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
目标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通过专业和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法律经济和专业技术技能,分析、评价和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相关领域各类企业应用开发、生产组织等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并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 3: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
目标 4:能够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企事业单位的团队工作环境,具有团队精神、组织沟通能力、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担当团队中的骨干或者领导角色。
目标 5:通过岗位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主动适应国内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拓展新业务的职业发展机会。
3.培养规格
专业学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四年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总共需修满16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5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程1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3学分,专业组选课程12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3学分。
知识要求
(1)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所专业的发展动态;
(2)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技术,具备与所选专业相关的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能力;
(3)掌握基础性的数据库相关知识;掌握数据库调优、数据分析与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适应发展的能力。
能力要求
(1)具备基本的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融合与应用能力;
(2)具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相关工作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基础应用、数据库应用开发、数据分析能力;
(4)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及沟通能力;
(5)具备较好的终身学习能力。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信息系统问题。
指标点1-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逻辑思维)。
指标点1-2:掌握工程和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理解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理解能力)。
指标点1-3: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及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于解决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工程解决能力)。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信息系统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判断和表达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2-2: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一个系统或者过程,能选择或建立一种模型,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指标点2-3:对计算机复杂工程的多种可选方案,能根据约束条件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得出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信息系统问题的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模块(组件)或算法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 掌握与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有关的工程设计和软硬件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多种因素。
指标点3-2: 能为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模块。
指标点3-3: 能为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进行软、硬件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并能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 能在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信息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基于计算机科学原理,采用文献研究、调研、案例分析、建模仿真等科学方法,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4-2: 能根据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的特定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和正确采集实验数据。
指标点4-3: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信息系统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软件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信息系统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了解计算机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 能够根据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开发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化工具,对具体对象进行模拟、预测、分析或设计,并能分析优势与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信息系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信息系统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了解计算机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计算机相关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具体的计算机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之间相互影响,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信息系统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 贯彻科学发展观,能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信息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熟悉计算机产业相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指标点7-2: 能分析和评价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和专业实践与客观世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的影响。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息系统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指标点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指标点8-3: 能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 具有团队意识,能理解团队中角色的划分及其重要性,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指标点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承担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沟通交流:能够就复杂信息系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同行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及不同方式交流的差异性。
指标点10-2: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指标点10-3: 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计算机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的沟通与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信息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1-1: 理解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指标点11-2:了解信息系统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管理原理、经济方法应用于设计开发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凯发k8官方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 能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特点,认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指标点12-2: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4.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知识体系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两大部分。课程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教育课程组成。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单项实践环节和其他实践环节。
学科(专业类)基础教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
专业必修课程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脚本编程、linux操作系统、信息技术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安全。
专业组选课
数据库方向: 大型数据库基础、新型数据库技术、大型数据库项目应用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方向:数据采集处理、数据信息分析与可视化、信息系统应用编程。
专业任选课
网页设计、office办公软件、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信息资源管理、统一建模语言、电子商务、软件测试、统计学、微信小程序、数据挖掘、专业英语、人工智能基础、决策支持系统、容器技术、机器学习基础、信息系统认证、企业资源计划原理及应用、生产运作与管理。
专项实践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网页脚本编程课程设计、大型数据库/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课程设计、微信小程序课程设计、新型数据库技术/数据信息分析与可视化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应用编程/大型数据库项目应用开发课程设计。
其他实践
军事技能、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5.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占专业专任教师比例为38%;博士学历占专业专任教师比例为20%。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近四年,本专业教师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占论文总数的25%。本专业教师承担教研和科研项目31项,可供支配经费260.4万元,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教学形成了良好支撑。实践教师队伍涵盖专业广泛,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实践教师教学能力较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要求。
6.教学条件
教学设备及实验室
学校重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验(训)室建设,共投入建设经费367.094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8657.887元,满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专业建有先进到实验实训环境,目前建有云终端实验室、大型数据库实验室、erp综合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满足实验实践教学及学生科研竞赛等使用要求。
实习基地
本专业注重校企合作,解决毕业生实习与就业问题。与腾科、金蝶、用友等30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立项1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与企业共建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3项。
7.专业特色
专业注意师德师风建设,在2021年被评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创新班、“人职匹配、实践育人”等分层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秉承“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育人理念,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引进职业技能认证课程,构建学历教育与行业认证一体化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有如下特色:
建立文理交叉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经济为导向,持续聚焦大湾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信息”等产业布局,按照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对标工程教育认证,采用“本科学历学位+国家行业认证”培养模式,为区域众多企业培养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专业高级人才,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培养方式。打造“6 1 1”的文理交叉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
构筑复合型双线人才培养模式
信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综合考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相关主干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全面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主动开发面向行业企业和服务东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特色课程,培养既具备管理能力又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双线人才。
推进“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校内教师与行业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国家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相关职业标准要求置入专业课程,参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有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技术应用领域的竞赛内容改革教学内容,部分实验实训课将真实的项目带入课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施“双线分向教学”和“人职匹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认证考试和技能竞赛,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专业组选课中实施“双线分向”教学。优化与丰富两个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型数据库技术”的教学内容,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协同育人模式,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与优质企业联合打造“创新班”并实施“人职匹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专业其他信息
学生获奖情况
近五年获得竞赛奖项数共32项,其中国家级9项,生均获得竞赛奖项占比8.3%。专业近三年毕业生有19名学生通过oracle认证,11名学生获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等认证,占毕业生人数25%;近四年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4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学生就业率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在工商企业、 it 公司、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相关企业从事信息化工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大型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开发;网站日常开发、数据收集分析,可视化等方面的工作;咨询公司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管理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