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质量,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计算机学院于1月10日在南城校区行政楼512室组织召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会议特邀温州大学施晓秋教授做培训报告。学校校长梁瑞雄、校党委书记吴念香、副校长吴立平、学院院长田立伟、教务处处长李炳、评建办公室副主任罗洛阳、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邱林润、学院副院长刘肃平出席会议,教学科研助理谢备、樊勇,综合办主任杭丽,工程中心主任以及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的教研室主任、专业建设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院长田立伟主持。
会议伊始,院长田立伟对施晓秋教授的参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
特邀专家施晓秋教授以《基于产教融合与工程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为题分享精彩报告。报告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线脉络,贯穿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培养目标的确立、培养方案的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等主要内容讲解。首先,施教授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理念转变出发,对obe理念下专业认证与产教融合共同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进行解读。其次,施教授基于确定培养目标的“三个面向”原则、“四步曲”、多元依据、适应度“四个呼应”分析,系统阐述“需求导向、四步式”培养目标产学共立机制。进而,提出“目标制导、产学共谋”的培养方案编修模式。再次,施教授以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基础为重点,提出“形同实至”的毕业要求,详细讲解毕业要求达成框架下的课程体系设计框架。突出强调建立课程与毕业要求达成之间的映射,实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然后,施教授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对实施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六环节”即教学定位与目标、教学策略与方案设计、教学条件与资源建设、教学策略与方案实施、教学产出数据获得、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她表示,建立和检验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映射成为课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教学质量评价的立足点;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教学大纲是教学设计的集中与规范呈现。最后,施教授着重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指标点(观测点)的分解、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考核管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分享课程质量评价系统开发使用、专业认证的过程体会。严谨详实的工程认证经验和思考,为学院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提供参考和启迪。深厚的教育教学情怀、扎实的教学基础工作感染每一位参训教师。
校长梁瑞雄作报告会总结讲话。1、梁校对施教授给予广东科技学院的厚爱表示特别感谢,并对老师们的学习精神给予充分肯定。2、梁校强调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此次培训会对于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唯有付出,才有杰出。他希望会后老师们一定要认真理解,深化学习会议的内容。只有深思考,静思考,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培训内容。3、梁校希望专业建设核心团队静下心来,按照施教授的指导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质量评价等方面认真思考,认真谋划好专业建设。希望计算机学院,特别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能够成为广东科技学院专业建设的领头羊,给其他专业做出示范。4、梁校表示教育是最值得做、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希望老师们快速成长,能够成为专业专家。对于专业建设,一定要从粗放转向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积极思考每一个环节如何设计好,如何支撑好?只有这样,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在研讨期间,软件教研室主任聂军、网络教研室主任杨磊分别从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发展、专业特色以及专业建设举措等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汇报。随后,施教授进行相应的点评与总结。在互动环节,施教授同参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耐心解疑答惑。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会受益匪浅,既提高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又深刻理解专业认证工作理念和目的,厘清工作思路,切实掌握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要点和方法,为高质量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申报工作指明方向。
副校长吴立平作研讨会总结讲话。首先,吴校对施教授的倾情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吴校提出四点意见:1、坚定信心。2、加强学习:学习敬业精神和逻辑思维;学习理论文章;学习工程认证的标准解读与使用指南。3、破解关键问题:培养目标的确立;毕业要求的提出;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大纲的编修;评价机制的完善;两个支撑的条件等。4、及时反馈困难要求,全力为专业认证工作保驾护航。
天马凤凰春树里,鲲鹏击浪从兹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是保证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而且是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次培训明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方法和实现路径,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本次培训作为学院教学组织的主题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且有助于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挂云帆而远航,乘长风而破浪!